关于对商州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03-30 来源:本网  作者:王结实
浏览字号: 打印

王 结 实

扶贫重点村建设对于加强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笔者先后深入到商州区扶贫部门及砚池河乡西秦村、牛槽口村、杨斜镇椒园沟村、石窑沟村、孝义镇张碾子村、白杨店镇洞底村、闫村乡闫村村、杨峪河镇姚河村、庙坪村等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就全区近年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深感近几年来全区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良好收效,同时,又因为全区目前仍有11.7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全区扶贫重点村建设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国家实施的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去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做法与成效
2008-2010年,全区共启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50个,完成投资280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60万元,群众自筹961.3万元,部门捆绑484.2万元。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建设,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变,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群众的科技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至2010年底,各重点村人均纯收入达3153元,比2001年增长63%;人均占有粮食394公斤,比2001年增长了67%。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7.18个百分点。目前,全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做法和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商州区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受益的既定目标。砚池河乡牛槽口村自2008年启动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以来,共完成村容村貌建设72户,其中改厕54户、改圈46户、改灶54户、硬化院落54户、修建连户路54条;拓宽整修硬化道路6公里。通过对重点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重点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组组农用车入户,解决了贫困村的人畜饮水困难,使家家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提高贫困村的资源利用率和信息流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节约了农民用工量,人民群众称赞这些为资源路、信息路、致富路和连心路,进一步提高了抗卸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狠抓了产业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扶贫部门牢牢扭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始终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近几年来,全区把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园,以中药材、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经济作物,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养殖等作为全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植,使主导产业更加明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建成重点村的粮经比由过去的7:3调整到3:7。全区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孝义镇张碾子村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过程中,按照村两委会“产业强村、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一是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发展矮化核桃建园500亩,并且每年以100亩的速度递增,去年户均核桃收入3700元,最多的达到14000元;二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本村村民孟建朝在西安成立的水电安装公司,年均向外输转富余劳动力270人。通过核桃产业和劳务输出,张碾子村村民的人均收入由07年以前的650元增加到2010年的4330元,且每年还以600-800元的速度递增。杨斜镇椒园沟村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修建标准化圈舍438间、5340m2,新发展年存栏200头生猪的规模养殖户达到55户,千头养猪厂2处,使全村养殖户达到106户,占到总户数的84%;从业人数382人,占到总人口的91.8%,初步建成万头无公害沅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和万头生猪示范村,真正把养猪做为本村的主导产业来抓,使其成为贫困村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撑点。
3、加大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为脱贫致富提供了知识保障。为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从根本上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达到“技能促就业,就业促脱贫”的目标,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区扶贫开发部门把对贫困户劳动力技能的职业培训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一是围绕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户收入,每年都利用春耕秋播的有利时机,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科技知识。二是围绕劳务输出,加大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力度。如采取办培训班等方式,认真搞好对象选择、质量保证、安置就业、跟踪服务等工作,做到培训、输出、就业、脱贫相结合,努力做到培训一个,输出一个,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三年来共培训农民3万人次。同时积极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广泛动员贫困户子女赴商洛新潮学院等专业技术学校培训,使其掌握了必要的劳动技能,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4、整合了社会各方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区各级政府、区扶贫开发局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视资金筹措。一是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源,在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先期投入15万元的互助启动资金,解决急需用钱的农户的燃眉之急,贷款、还款的手续都比较简便,利息也比信用社低,收取的利息用于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地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的村还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会员,交纳互助基准金,解决了会员之间的用钱困难、互帮互助问题。二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部门的资金与扶贫资金捆绑起来使用,集中力量,全力支持重点村经济发展。如:交通、水务、农业、畜牧、林业、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给扶贫开发重点村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为贫困村减贫和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部门包扶也给扶贫开发重点村输送了新鲜血液。市委办包扶孝义镇张碾子村多年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解决了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修通了通村、通组公路,修建了学校,实施了农网改造,修建了基站通,真正使该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注重了工作机制创新,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商州区扶贫开发局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扶贫资金集中使用制度、扶贫项目管理制度、定点扶贫工作等制度。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扶贫开发组织领导体系,层层包干、分级负责,促进项目又好又快发展。区扶贫开发局同时还建立了以下几种制度:(1)项目验收制度。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负责全区扶贫项目验收工作,项目建成后,由扶贫项目实施中心提请项目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后勤财务组依据验收意见书结论,进入报帐程序。充分发挥项目村支部村委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投身到项目建设中。(2)项目报帐制度。设项目实施中心报帐员,负责汇总支出,在区会计中心专户内报帐。(3)扶贫到户机制。对全区2008年底尚有的3万户贫困户全部进行了建档立卡,录入微机,上传到省,实现了省、市、区同步监测,健全了扶贫到户机制。(4)扶贫项目资金监测机制。将区扶贫项目资金纳入全省扶贫资金监测网,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安排和资金拨付报帐情况全部上网,社会各界关心扶贫开发事业的人士,可以随时通过网上查阅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为扶贫成果的巩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困难和问题
2008年,全区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克难攻坚,重点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成绩喜人。但是,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区仍属贫困重点县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山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因灾、因病、因教育消费等原因返贫现象突出,山区群众持续增收困难。目前,按照国家口径,全区仍有11.7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量大。
2、资金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扶贫开发重点村每村单靠25-30万元的扶贫投资,要完全改变村容村貌困难都很大,如果要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就更难了。
3、少数扶贫开发重点村缺乏支柱产业,有的村有产业但缺乏规模,山区群众减贫增收的效果尚不够明显。
4、山区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落后。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部分重点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完全依赖于国家,自我努力不够。另外,重点村的少数群众生活习惯落后,脏、乱、差现象在一些扶贫开发重点村还十分突出。
三、建议和对策:
1、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政策机遇,尽早动手,尽早谋划“十二五”期间全区新一轮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方案,在项目上、资金上多向省、市争取,为新时期的脱贫工作起好步、开好头。
2、在今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政府要加强协调和指导,要努力助推涉农资金向扶贫开发重点村倾斜,实施资金捆绑,整体开发,板块推进,尽可能地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从而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3、要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用足用活用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劳务输出等,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4、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宣传工作。结合全区目前开展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二是要大力宣传扶贫开发重点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奋发改变贫困面貌、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贫增收的先进典型。三是要广泛宣传全区扶贫工作成果,通过宣传让山区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全社会知晓扶贫开发给贫困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全社会和山区贫困群众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中去。

5、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结合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一是要在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农民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村容村貌整洁、生活方式文明的新风尚。(作者系商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