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百折不挠求发展——记商州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志成

发布时间:2011-07-05 来源:商州区人大办公室  作者:张丹宏 周 毅
浏览字号: 打印

他是一个勤劳质朴、精明能干的现代农民;他是一位敢作敢为、威信极高的基层村官。在他的脸上看到的总是诚恳的微笑和睿智的目光;在他的字典里写着的是奋斗的艰辛与创业的磨砺。他叫张志成,生于1957年7月,1975年高中毕业于商洛中学,1980年至1997年在杨峪河建安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职务、土建工程师职称,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7年在公司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回村担任下赵塬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当选为下赵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现任商洛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商州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一、抓机遇、谋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志成的人生经历是一笔丰富而宝贵的财富,年轻时,他走南闯北,事业有成,是当年下赵塬村为数不多见过世面的人,勤劳使他在村里先富了起来;朴实使他赢得村民们的普遍信任。2007年当选村主任后,他安心家乡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是他把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村”变成党建模范村,还带富了一方群众。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做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既是张志成当选村支部书记时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为人处事的浩然正气。张志成所在的下赵塬村有 396户,1393人。村子坐落在丹江河以南,距离城区不足十公里,312国道穿村而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交通便利,资源充足的城乡结合部小村,以前却富不起来,老百姓对村干部抵触情绪大,党支部涣散无力,村委会形同虚设,群众生活水平低,人均纯收入徘徊在千元左右。
  2007年,正直“十一五”规划实施年,国家号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明睿智的张志成抢抓国家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这个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到商州区新农村建设项目。2008年在商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直接包抓下、经过多方努力下赵塬村率先建成了商州区乃至陕南地区具有强烈影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的下赵塬村整洁、靓丽、气派。整齐的徽派建筑、宽阔的水泥路面、完备的基础设施,俨然一座现代小都市。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张志成的心血与汗水。
  下赵塬村新农村建设是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土地置换项目,项目涉及有新农村建设、农家乐集群建设、生态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下赵塬村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到目前160户村民以入住新居,正在建设的30户二期房建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总建筑面积为46162㎡,完成道路硬化10400㎡,新村绿化4800㎡,文化广场8400㎡,污水管道铺设3000m。现已完成新村人畜饮水工程,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医务室、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农村的建成不但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节约了土地资源,并为该村主导产业的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张志成这位好支书量身打造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他的付出得到群众的认可,更得到各级政府的赞誉。2008年11月下赵塬村被陕西省环保厅评为“陕西省生态村示范点”;2009年下赵塬村被商洛市评为“商洛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点”;下赵塬村连续五年被评为“商州区新农村示范村”。
  二、抓党建、找出路,突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张志成是名老共产党员,他党性原则极强,他时刻牢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工作作风,在党建活动中,他率先垂范,发挥支部书记的灵魂作用,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开展了“商山深处党旗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等党建主题教育活动,狠抓了“双培双带双提升”、“升级晋档”等党建工作,同时在村组基层开展了“创先争优”和“四级承诺一评议”活动。每项活动都能做到主旨鲜明、内容具体,不断提升每位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促使其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开展“村部共建活动中”,在商州区人大机关党支部的正确指导积极帮扶下,村上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点,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建立流动党员档案,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并为每一名流动党员确定一位支委成员为联系人,切实把“联、帮、扶”责任落到实处,村党支部年初的10项承诺,党员的45项承诺,半年的兑现率达到100%。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帮扶群众致富,多方寻求产业发展之路。下赵塬村创新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了“四位一体”的农民培训体制,2008年至今,已免费为返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6期,培训返乡农民工142人,邀请农业专家和友聚学校的老师来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及信息室的资源优势,大力向村民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农业信息室积极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用工信息。增强了农民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增收致富本领,拓宽了就业渠道,已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0余人。2009年人均收入3991元,为二类村,2010年人均收入5387元,顺利“保二进一”。村支部从2004年至今连续六年被商州区委评为“标杆支部”。
  三、抓班子、求团结,全面突出支部的核心力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张志成经常这样教导班子成员,他带领的三委会班子团结和谐,是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支部队伍。广大党员干部纪律过硬,作风优良,始终保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认真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上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破过去传统的行政事业管理思维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逐步实现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改革,为未来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提供了可行的办法。2010年,村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培养和发展了像刘英辉、赵英武等一批懂技术、高素质的年轻党员,为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支部队伍,增强党支部活力。
  四、抓管理、重民主,保持全村和谐稳定
  公,就是心要明处事公;正,就是官清廉服民众。张志成为人既有仗义执言的胆量,更有坚持真理而不盲从权势的勇气。作风正派,行为端正,同群众心连心,事事找群众沟通,重大事情让群众参与监督,从不滥用职权,事事身先士卒,带头干,当好群众的楷模。下赵塬村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管理工作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以新村建设为切入点,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行“村财镇管”的同时也成功实行了“组财组用村监管”的管理体系,并定期向村民公布。2009年下赵塬村率先在全区推行“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凡涉及全村的重大事项,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推进“平安村”的创建工作。近年来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启动和开展了“五五”普法,现在全村的各项工作正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五、抓产业、带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张志成始终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依据本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农民收入单一等现实状况,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市区南扩为依托,明确了“以产业为支撑、提升三产、优化农业,做大做强村域产业”的发展的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16家,建立乡村观光旅游区、南秦河暨203省道工业区、生态产业区,彻底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下赵塬村产业项目发展已步入多元化,截止目前,全村发展核桃育苗500余亩,花卉苗木基地3个150亩,创办产业项目5个,涌现出“结对共建”示范户6户,产业大户8户,从事建筑、运输、种养等行业468人。1997年人均收入1130元,2010年人均收入5387元,同比经济增长翻了三翻,给村民带来丰厚的实惠,促进了该村经济突破性发展。
  六、抓作风、强阵地,提升两个文明建设
  下赵塬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可张志成前进的脚步并未放慢,他明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他提出“加快阵地建设、提升村民素质”的发展理念。自2006年起,张志成便和村支部一班人策划实施新建了下赵塬小学和下赵塬支部办公楼,又在2010年底建成下赵塬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警务室、农家书屋等公众性活动场所。并完成环保公厕、灯光球场、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些阵地组织了大型文体娱乐活动20余场,老年自乐班、锣鼓队、秧歌队等相继成立,村民的精神文娱生活丰富又健康。张志成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着手,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以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各种规章制度,彻底改变干部工作作风,以良好的集体形象,带动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全村呈现了一片风清气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在下赵塬新村文化广场有一尊醒目的雕塑——孺子牛,他颔首俯身、奋斗不息;他乐于奉献、勇于进取,他正是张志成这个共产党人、人大代表平朴人生的写真。他用汗水和心血改写下赵塬贫瘠的昨天,他用智慧和勤劳开创下赵塬精彩的今天,他将会用执著坚毅描绘下赵塬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