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议案

发布时间:2019-04-26   
浏览字号: 打印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的加快,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整体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程的改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乡镇环保机构设置不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村环保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刻不容缓。区委十八届五次全委会作出关于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环境整治的决定,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胜之仗。

一、案

(一)新旧污染交织,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型污染加剧,废旧塑料袋、电子电器产品、泡沫包装物等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乱排乱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危及到农村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一是禽粪养殖粪便长期露天堆放,污水直排,臭气袭人,滋生蚊蝇,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二是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三是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大量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田间地头,或倾倒河流塘坝,或直接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四是绝大多数生产者长期不合理使用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染物在土壤和农产品中残留积累。

(三)工业污染源从城市逐渐向农村转移。一是一些加工小作坊从城市向城镇周边和农村转移,在农村地区构成新的污染源;二是少数企业和居民向农村地区偷运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将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村环境污染。

(四)垃圾处置方式简单。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减量、随意倾倒三种方式。卫生填埋投入大,建设成本高,不具有推广性,目前大多农村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主要是简单转移填埋、临时堆放焚烧和随意倾倒。现有填埋操存在没覆土、没辗压、没填埋、没消杀等不规范现将,致使设计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个别简易填埋场在选址、堆放、处理上不合理;有的地方直接将垃圾倒入天坑,沟边、塘边、路边均成为堆放垃圾的场所;有的将垃圾露天堆放,既没有分类,也未作掩埋,严重影响垃圾堆放处附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些农村排污沟渠和污水处理池等环保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活污水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任意排放,导致河流坝塘、饮用水源和农田污染。

(五)农村地区成为城镇垃圾集散场地。一是大部分乡镇驻地由于没有垃圾处理场,城镇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被运往农村集中堆放和随意丢弃,未进行填埋处理;二是大部分新农村建设没有规划畜禽粪便和垃圾集中堆放场地等环卫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乱堆乱放,污染环境。

(六)垃圾收集设施缺乏。我区垃圾填埋场主要以镇为单位建设,垃圾池集中在集镇所在的村(社区)以及公路沿线的部分中心村,远离集镇的其他村(社区)60%以上没有垃圾池,由于运转经费缺乏部分镇垃圾清运长期处于不及时状态,不能发挥相应功能。

(七)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涉及到多个部门,治理资源分散,许多工作有脱节或形成管理真空的现象,加上农村缺乏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管理不专业,无法满足基本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需要。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全局高度,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要与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优秀文化、脱贫攻坚相结合,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强化操作层面的具体行动和有力抓手,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胜之仗,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我区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当务之急。

三、解决方案

(一)明确整治范围。按照点(中心村庄所在地)——线(道路两侧)——面(纳入整治范围的整个村庄)相结合原则,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沟塘内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白色污染;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的设置,科学建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及时清运农村垃圾,建立完善 “户集、村收、村处理”垃圾处置模式。

一是大力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清理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及其它卫生死角的各类积存垃圾。建立健全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保洁员,加强村庄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二是大力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推广污水生态治理模式,采取雨污分流、生物厌氧池、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方式,对“农家乐”、畜牧产业及农村生活污水实行无害化处理。结合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水体、清堆放)和“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工作,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使农村始终保持山青、水洁、地净、景美。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农家乐、畜牧水产业的环保审批和监督。推广再生能源和太阳能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三是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全面实行村庄内畜禽集中圈养和污染综合治理,鼓励畜禽养殖户、“农家乐”经营户结合沼气推动改厕。积极探索农村改厕新模式,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村委会、学校及供群众使用的公共厕所,要做到有专人负责,及时保洁,定期清理粪便。将靠近村庄的河提建成乡道和绿道,全面整治村庄内外小河小溪、沟渠池塘,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四是大力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引导农户拆旧建绿和道路两厢植绿,实施街道两侧、村庄公共绿地、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做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形成多方共建、全民参与的良性工作机制。一是突出责任主体。农村环境治理,村民是“主角”,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环境卫生的维护主体和农村垃圾的治理主体。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二是发挥村“两委”作用,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环境卫生保洁自治制度。按“一事一议”的原则,采取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法,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环保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普遍意识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意义,逐渐使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的行动上来。四是要立体、多元化宣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社会公德。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开展创评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清洁户”、“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营造人人抓环境、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高潮。统一印制并发放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册,确保入户宣传率、村民知晓率、农户参与率达到100%。要将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党组织示范教育、改进工作、联系群众的重要实践。要结合各村实际,编制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和操作性强的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参与积极性。

(三)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确保综合整治深入持久推进。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要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原则,按照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工作推进、建章立制的要求,制定翔实、具体的整治方案,有序有力推进相关工作。明确基层政府责任,完善村镇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立刚性的目标考核和督查督办机制,把农村垃圾管理列入对乡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乡(镇)制订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整合市级财政投入、部门项目资金、本级预算安排、村组村民投入、社会捐款等资金,完善乡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垃圾收集房、自然村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建设,加大对整治工作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工程建设、沼气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镇领导负责所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促、指导工作,要定期深入一线,定期督查,现场打分排名,对进位明显的村、镇进行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问责,并责令限期整改落实到位,督导工作推进。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新农村考核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目标考核管理。以目标倒逼进度,以考核催生动力,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强化政策引导。一是强化统一规划。按照“布局合理、经济方便、便于处理”的原则,确定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全面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布局垃圾堆放点和填埋点,以及收集、处理的程序和原则,统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加大农村沼气、秸秆等利用转化效率,发展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三是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户入桶入池,并进行回收、堆肥、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减量化处理,对有害垃圾和难以回收的其他垃圾采取乡村集中收集后,转运区级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集中处理。四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环境约束为倒逼机制,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