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战书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18-11-16   
浏览字号: 打印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阐述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特点优势、实践要求,明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第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第六,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第七,坚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八,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第九,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中,人大就是要对“一府两院”起监督作用。人大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坚持监督和支持相结合,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第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要紧紧抓住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主要民主渠道,把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虚心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上面列举的十个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还有很多,并且在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我们要全面、持续、深入地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自觉用以指导和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课题。我们学习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1.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具有恢弘的历史纵深感。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选择政治制度模式,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这段论述,讲清楚了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建立好的政治制度,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建立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总结。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国家一盘散沙、人民苦难深重的局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一开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经过浴血奋战和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工农运动,在城市建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市民代表会议,在农村组建农民协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最初探索。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除中央苏区外,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态。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经过这些探索,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这表明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没有在抗战时期实行起来。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各解放区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向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第一次冠以“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华北人民政府,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董必武同志在开幕词中说:“我们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宣布开幕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1949年7月,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市人民政府委员会。石家庄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城市。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历史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外国照搬过来的,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得来的。只有熟悉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充分地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建立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倍加珍惜,切实坚持好、完善好、实践好。

2.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展示了坚定的政治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好就好在它能够保障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能够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能够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连续性稳定性,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GDP只有189亿美元,人均35美元;1978年为1473亿美元,人均156美元;2017年达到12.2万多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超过8800美元。再说说中国的减贫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4亿,这一数字比拉美或欧盟的人口还要多。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承受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面临最复杂国情的国家,能够实现长期、快速、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支撑。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个能否”标准。无论用哪一条来评判,我们都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强大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

3.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来自于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了25年,是从基层一级一级成长起来的领导人。总书记不仅担任过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还担任过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很多都同总书记主政地方时的思考和实践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特别是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对人大工作、立法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设计,人大制度正是这一有效载体。总书记还提出了做好人大工作需要处理和把握好的五个关系: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二是加快发展与法制保障的关系,三是依法办事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四是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五是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总书记对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思考,就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述和要求。一是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他指出,“党委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及时研究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这是立法工作的一个政治原则,也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立法为民。他指出,“要坚决摒弃立法就是管理老百姓的错误观念,坚决克服和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牢固树立立法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思想,真正把社会主义法律大厦建立在人民权利的基础之上。”三是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他指出,“要从偏重政府部门力量、‘闭门’立法向注重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开门’立法转变,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四是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可操作性。他指出,“地方立法,作为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重要补充,必须坚持法制统一,坚持以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不与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必须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其补充、先行、创制的作用,体现地方特色,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防止照抄照转,‘大而全’、‘小而全’。”五是立法要与改革发展相适应。他指出,“立法要为发展服务,要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对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要及时按照法定程序,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需要重新制定的重新制定,需要作出法律解释的及时作出解释,使我们的地方立法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避免落后于改革发展的实践。”六是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他指出,“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这一目标,总结经验、改进方式、完善机制,进一步拓宽法规草案起草渠道,提高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开性。”

习近平总书记十多年前在浙江的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和依法治国、治国理政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回顾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指导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4.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引领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总书记讲:“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怎么认识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里简要列举一些近年来人大工作的亮点:①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歌法等。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实现了现行宪法的与时俱进、完善发展。②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立法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重大改革,确保改革举措顺利实施。③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立法,着力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立法,立法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④作出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主动释法遏制和打击“港独”。⑤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严,依法严肃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⑥推动人大制度完善发展,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创新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机制,等等。

人大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从2015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这一做法已经载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每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都对人大立法等工作进行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决定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5年多来,党中央制发的关于人大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以往历届全国人大工作中也是最多的,许多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真正打通、有机统一起来了。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成就经验的充分肯定和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牢牢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主张同人民的意志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主张,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发展起来的,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依法治国的制度载体。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级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人大各项工作紧紧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扣在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上来,紧紧扣在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上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人大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一是在加强学习方面,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突出总指引,坚持下功夫,强化硬约束。总指引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同时要立足人大工作实际,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下功夫就是要原原本本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常学常新、常用常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人大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硬约束就是要有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制度。每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学习主题、时间、形式。每一次学习都要事先准备、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在做好专题学习的同时,还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精神。比如,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每次会议的第一项议程,都是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这已经成为制度化安排。

二是在加强理论研究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抓紧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围绕总书记的重要思想,结合中华文明历史传承,结合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巨大功效、特点优势和世界意义等,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要认真总结提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人大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工作人员,都要积极支持研究工作、参与研究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多思考、多研究、多出成果。要进一步加强人大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发挥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平台作用。要加强各级人大之间的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积极总结、提炼、推广地方人大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是在加强宣传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方式、增强实效。关键是要牢牢掌握人大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策划,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宣传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决策部署,宣传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成效。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在巩固和完善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善于用足用好新媒体,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要面向大众,注重创新,回应关切,多用鲜活生动的事实,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

四是在贯彻落实方面,要紧扣大局,勇于担当,求真务实。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人大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本地区中心任务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三阶段战略任务,人大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作出应有贡献。具体到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就是人大工作必须紧扣的大局。

人大履职要担当尽责,只要是党中央和同级党委交付的工作任务,都要不折不扣确保完成;只要是改革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盼、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都应当大胆地推进。

人大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要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号准人民群众的脉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全面掌握情况,抓住突出矛盾,查清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有见地的对策建议。要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弘扬“马上就办”的精神,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转自全国人大网)